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2020第五届新金融论坛隆重召开:非常时期,金融(2)

来源:新金融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指出,“十四五”即将启航,普惠金融的新发展阶段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是坚持金融为民,普惠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指出,“十四五”即将启航,普惠金融的新发展阶段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是坚持金融为民,普惠金融为“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坚持稳中求进,普惠金融助力“双循环”互动发展;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阶段普惠金融新格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要支持“双循环”,应进一步通过保证消费升级来实现,扩大产业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产业投资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

为进一步阐释国内大循环,北京市政府特聘岗位专家、北京市海淀区特聘区长助理靳晖举出了海淀区“两区”建设的例子。海淀区将着手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三个特点,来更好地支持国内大循环。

天眼查副总裁孙健表示,中小微企业是“双循环”的主力军,且多分布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等切乎民生的行业,但却常因缺乏信任机制面临融资难题,因此公开透明的信用体系在“双循环”格局下意义重大。以天眼查为代表的大数据企业,正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来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诚信新基建”。眼下,与天眼查合作的平台方已超过3,700家,覆盖金融、通信、法律等,共同助力“双循环”。

的确,疫情以来,金融业的各种线上需求不断增多。2月初,湖北省农信联社就与阿里云启动了基于手机APP和小程序端的“线上云营业厅”。太保寿险的80万代理人通过线上协同办公软件踏上了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展业之路。同样,很多金融机构在保障客户、员工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纷纷实现了线上业务的有序运转。

金控发展将迎来关键期

作为金融政策传导的重要一环和区域金融资源的“调配人”,金融控股机构对于稳经济、稳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兼顾促发展与稳监管,使其成为国计民生的中流砥柱,将是对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考验。

中国银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表示,发展多年来,金融系金控公司在准入管理、资本监管等方面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制度,但是产业系、地方政府系、互联网系三类机构则相对欠缺。建立金控公司资本监管标准不仅是金融审慎监管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和手段,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比性。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认为,要完善金控公司的法人治理、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好公司利益,尤其要关注金融业务的公共性本质、提高公司股权和实际控制的透明度、加强董事会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降低股权董事和执行董事占比等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也表示,须进一步细化资本、监管、竞争、风险处置等具体管理办法在宏观审慎层面的约束,同时要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推动金控公司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加强监管和治理。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范文仲指出,《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有利于金融机构有序竞争、稳健发展,金控公司要坚守金融初心,坚持正确的“金融价值观”,积极打造新型金融控股平台,兼顾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认为,目前部分金控公司仍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战略管理手段少,二是经营管控不全面,三是业务协同缺乏制度、流程、智能化等工具。基于平安多年的数字化经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慧金控整车解决方案”,助力金控集团数字化转型。

金融壹账通监事长黄润中表示,长远来看,首先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盘;其次要打通底层数据并将监管指标内嵌到流程和节点中,设定阈值,及时亮“红绿灯”;最后要协同作战,通过跨条线(公司内部)、跨专业公司、跨集团(金控母公司)这“三跨”来构建内外部协同的生态圈,实现金控机构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新金融”与“新基建”要形成良性循环

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正高度融合,共同走向兼容并包的“新金融”业态。对于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基建”发展,“新金融”将是主要支撑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强调,新基建是打造“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核心。接下来各省切忌搞重复建设和省内“小循环”,要把握好中国“超大市场”的作用,力争在新型全球化阶段提出更有力的口号和建议。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zonghexinwen/2021/0707/976.html

上一篇:建设银行以“新金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践行新金融、智联新世界——中国建设银行惊艳

新金融世界投稿 | 新金融世界编辑部| 新金融世界版面费 | 新金融世界论文发表 | 新金融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