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的创新与转型探索

来源:新金融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2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顺应新形势、新常态,利用自身优势,不断突破瓶颈,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未来获得稳定快速的发展,将是农信社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顺应新形势、新常态,利用自身优势,不断突破瓶颈,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未来获得稳定快速的发展,将是农信社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中,马成贵发挥带头作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公司基层统计多为兼职,而且统计工作不太熟练。为了让基层统计尽快熟悉业务,他经常下基层上门进行辅导,利用闲暇时间以电话、QQ等多方式指导业务。每季度召开统计培训会议,以会代训,对新的统计制度、报表种类进行分析及讲解,同时就各基层单位业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基层单位统计之间架起了经验交流的桥梁,加深了感情的沟通,有力地促进了统计业务的开展。

2015年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指出“要努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与金融业相结合,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后,福建省政府也制定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释放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潜力,积极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大力培育分享经济”。从中可以看出,得益于一系列政府文件及报告的出台,未来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的发展势头将会是一片利好。

农信社“互联网+”电子平台发展概况

农信社作为福建省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近年来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顺应互联网金融潮流,努力发展电子渠道业务,积极拓展金融便民服务渠道,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但是由于现有体制不新,较之其他成熟的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因素,农村信用社整体在发展中面临难题,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冲击与新的要求。为此,我们有必要开发新的领域,引入新的路径,积极在产品及服务方面寻求创新,通过整合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金融服务等多个电子渠道达成互动共进的良好效应。同时,可以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推出更加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互联网+”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的发展优势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建农信始终深耕本土,坚持做小、做精、做实、做细,清晰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地方农村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和转型发展的基石。

(2) PAPP的T5%为305 °C,高于PA6的加工温度,并且在800 °C的残炭量为10.6%,高温区热稳定较好,表明PAPP具有良好的成炭效果。

1.基层网点多

秀容月明脸上带伤,眼里都是血丝,他进了酒店,没人认出他是秀容元帅。店主人是个胖老头,招呼他坐下:“今晚来喝酒的,我一文钱不收,只是没几个菜,你们将就着吃吧。”

按照资金来源的机构性质进行划分,2017年创投资本构成中,政府引导基金出资占比7.28%,其他政府财政资金出资占比6.29%,国有独资投资机构出资占比12.47%,三者合计占比26.04%;高净值个人投资占比9.73%,上升了2.65个百分点;此外,外资企业占比3.38%,社保基金占比0.04%(见图3)。

2.客户资源丰富

由于农信社是福建省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拥有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农信社致力于服务农村当地经济,户籍地职工数量较多,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较为丰富,积累了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庞大客户群。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根本,长期服务农村地方经济,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其更加熟悉农民的理财习惯和金融需求,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在 “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潜在的客户群体必然是农信社拓展业务的宝贵资源,成为其深耕互联网的核心力量。

3.政策扶持有力

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相对他行,在资金使用方面有灵活性的优势,除按规定缴存的资金,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也给予农信社一定的倾斜。因此,在利率定价方面,农信社可以较为灵活自主,尤其是在信贷审批和决策流程上。现阶段,福建农信社在省级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实行当地法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了“大系统,小法人”的体制优势,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当下,这样的优势愈加凸显,有利于农信社减负提质、自主运营,在竞争中取得优先站位。

与传统银行相比,农信社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点多,覆盖范围广 。网点遍布繁华都市以及乡镇、农村地区,是福建省农村地区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虽然就当前信息技s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对实体平台的需求有所减弱,但是在广袤的农村地区,“看得见”的营业网点仍然是广大农民的最佳选择。福建省农信社积极布局金融服务“三通”品牌,即机构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打造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向县、乡、村的全面覆盖。截至 2018年末,福建农信支农支小持续深耕,涉农贷款2777.54亿元,涉农贷款占比71.79,农户贷款总量2264.83亿元,实现全省银行业第一。支小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37.01亿元,户数达56.26万户。福建省农信社自助设备已达7908台,农村金融助服务便民点 1.4万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达11841 个,覆盖全省 11809 个行政村。密集的网点布局,让农民近距离的享受金融服务,有利于农信社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推广宣传,提高农信社的竞争力。

4.企业形象优良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福建省农信社的电子银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目前主要集中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慧银行、微信微金融、智慧客服等,大部分电子银行业务仍然沿用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发流程,采用“人有我亦有”的开展战略,仅仅是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稍加改动,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方式来开发电子银行业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真正自主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多,大多是复制其他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目前福建农信电子银行业务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并且在农信社收益中占比较小,而类似于理财类的高收益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相较于传统银行而言,农信社的电子银行业务显然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滞后的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的发展困境

新的发展趋势下,由线上开展的业务量不断增大,而相对而言,农信社的网点多位于偏远地区,客户整体的文化水平不高,层次较低,对新鲜业务信任度不够,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安全度存在顾虑,互联网金融推广存在困难,这就无形中制约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循序发展。在很多地区,农信社大多数储户更愿意到柜台办理业务。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

1.客户整体层次相对不高

尽管农信社在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创新力度不够,导致其在产品设计、市场细分方面较为滞后。另外,“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银行的业务创新,对于农信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农信社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运用创新发展思维和手段,积极介入“互联网+”行动是今后更好的为“三农”服务的必由之路。

2.信息科技基础较为薄弱

福建农信社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渠道建设没有突破营业网点的限制,大部分电子银行业务仍然处于客户需求驱动型的被动模式。具体表现为:首先,目前福建农信推出的各种电子银行业务,其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查询、转账、缴费等,类似于网点柜台的非现金业务,因此,从其实质而言仍然属于传统业务,并没有真正把电子银行便捷、高效的性能体现出来;其次,创新型金融产品的营销仍然沿用传统业务的营销模式,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和营销主要依靠营业网点完成,而联合营销、社区化营销、网络营销等新兴营销手段却较少采用,失去了大批网络客户资源;最后,电子银行业务的数据管理都是以静态报表的方式呈现,并没有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跟进、处理以及后续分析管理工作。

大多数农信社的营业网点布局在位置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导致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化信息服务系统,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较为缺乏。传统银行目前都已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平台,完善了各种网络服务设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较为丰富,而农信社的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信社必须拓展自己的经营阵地,利用在客户资源、风险控制、品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求与当地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首先和一些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资金托管服务。由于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尚小处于成长阶段,对于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经营业绩出众的平台,农信社可以之间参股或者收购,这样就减少了学习摸索阶段,快速获得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团队,利用这些互联网人才亦可对农信社传统业务进行“互联网+”改造。

3.电子化产品种类匮乏

福建农信目前是省内机构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信社始终以服务“三农”作为自己的使命,做好与贫困县的精准对接,即:福建省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挂钩联系,单独考核,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与贫困村的精准对接,即:实施“一村一策”,引导基层网点和基层党组织建立“双基联动”模式,开展“银村共建”,实施“双百行动”(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创建100个信用村,投放100亿民生贷款,推动全省2200多个重点贫困村经济发展);做好与贫困户的精准对接,做到明确帮扶方式、明确责任网点和明确包户客户经理。截至2018年底,福建农信社累积发放各类扶贫开发重点县贷款发放量525.50 亿元,贫困户信用建档覆盖面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发放量19.16亿元,贫困户贷款户数4.85万户,示范基地项目创建数50个,实现了“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贷款发放量、贫困户建档覆盖面、贫困户贷款发放量、贫困户贷款户数、示范基地创建数”的全省“五个第一”。全省农信社始终秉承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扶贫帮困、文化教育、女性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福建农信共对16.4万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支持,授信金额达36.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42.2万笔、金额27.2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近九成。福建农信社积极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

4.营销推广乏力

当下“互联网+”快速发展,银行机构的业务多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撑。然而,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仍面临着信息系统建设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系统的零碎化,对客户体验及机构的跨区域性发展极为不利。而且,不少农村地区还在采用较为陈旧的硬件及结算手段,一些诸如网银、手机银行等先进的支付平台尚未进入。用户体验差,缺乏大数据支撑及系统信息化构建落后,成为制约农信社进一步发展的几大短板。

新形势下,农信社该走向何方?

由于相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相对匮乏,福建农信服务的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处于资金不足或匮乏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另外,传统金融在创新方面的乏力,也掣肘了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要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相关的金融创新与支持刻不容缓。另外,随着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储蓄业务,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完善的金融服务,而农村现有的金融供给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衡,为农信社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式中,vAB表示节点A,B的平均移动速度.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最大移动速度一般不超过5 m/s.此外,由于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一般为1.5 km,故水下传播时延不会大于1 s,即τn-1,τn≤1 s,因此|εmotion|≤6 ms.至此可以证明,由节点移动性带来的相对移动误差是有界的,这样可以将εmotion看成一个未知常数.

1.打造具有农信社特色产品与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倒逼着农信社加快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力度。在互联网时代手握巨量客户数据资源的传统银行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农信社县级法人的特点,县域经济是农信社系统的重要舞台。农信社可以加大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系统的功能性开发,给基层行社留出操作端口,实现本土化营销。农信社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方面获取了优质的涉农企业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上游产业,联合化肥、农机等涉农企业通过手机银行或者搭建专门的商务平台,减少中间商环节,直接让农民群众得到实际的利益。针对下游产业,比如大型商超、水果加工销售企业等,可以向他们提供省内各地的农产品信息,为农民群众扩大销路,减少“丰产不丰收”状况的出现。

2.构建完善自有的互联网金融系统

“今儿个呢,王爷?”晚饭毕,眼看着王爷已跨出饭馆门,戏班子几个人赶紧起身,用手胡乱抹几下嘴,追了出去。

3.以市场为导向寻求创新

福建省农信社长期服务农村地方经济,在金融创新方面相对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大部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推出还是以农信社自身发展为首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业务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福建省农信社应积极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创新机制,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对农村市场和客户开展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分析。例如农村产业发展动态、农民季节性的资金需求、乡镇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行规律、资产管理状况以及账户运营规律等,据此分析客户目前的缺口性金融需求,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具体包括优化原有金融产品与业务流程、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创新组合产品等。

“互联网+”背景下农信社转型的路径探索

“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 + 农村金融”是不可动摇的重心所在。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服务支撑机构,农信社必须把握好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补短,创新路径,从多个维度助力农村金融的大发展、大繁荣。

1.优化运营平台,强化系统支撑

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扩展转型,从以往单一的存款、汇款等业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在多功能银行、交易型银行,做到资金、交易、产业的多维融合、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要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加强研究学习,依据客户需求改进现有系统,顺应时代发展浪潮,打造升级版的智慧农信。通过“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方式,为客户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互通平台。

2.紧跟时代潮流,优化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展至各行各业,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营销模式,一大批依托于“互联网思维”的新兴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潮流。农信社传统的关系营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并且随着传统银行业务地衰老而没落,因此,“互联网+”趋势下福建省农信社亟需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改变现有营销模式,开发应时应景的大数据精准营销。例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采用“用户思维”,准确把握用户心理,努力挖掘用户的喜好与需求,积极引导客户参与农信社的定期调研活动,将客户需求贯穿于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的整个链条。

3 .打通线上线下,构建多元融合

近年来,伴随物联网、三网融合的推进,多渠道的深度融合已经是一个大的趋势,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必定要走向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新路径。福建省农信社要积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机遇,实现农村金融线上、线下、移动互联平台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模式。农信社要积极整合线下业务,推动传统物理网点业务实现线上转移,完善金融产品线上服务功能,形成统一模式、标准化的网上交易流程,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要进一步推广微信申贷、移动信贷、网上办贷等业务,全面推广手机银行服务,将一些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作为手机 APP 的基本功能,通过整合线上、线下业务,优化办贷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到来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促使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产生了新的裂变,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载体,信息科技在其未来发展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大。欲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努力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信社必须加快创新转型,回应客户需求,寻求新的增长点,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如此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qikandaodu/2020/0512/332.html

上一篇:双管齐下江苏农信的科技金融转型之路
下一篇:金融科技新形势下中小银行网络安全工作思考与

新金融世界投稿 | 新金融世界编辑部| 新金融世界版面费 | 新金融世界论文发表 | 新金融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