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金融科技的兴起与金融进步的双轮驱动(4)

来源:新金融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科技公司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何去何从?其实金融业从来不是科技的排斥者,把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对立起来是不明智的选择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科技公司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何去何从?其实金融业从来不是科技的排斥者,把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对立起来是不明智的选择。传统金融机构是既定规则的遵循者、在位者,而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是规则之外的搅局者、挑战者。这好比一群西装革履的绅士坐在一起拿着刀叉优雅地品尝牛排,突然从原始森林里冲出一个衣不蔽体的野蛮人直接用手把牛排抢走一样,这个比喻并没有抬高传统金融机构、贬低金融科技公司的意思,而是揭露出一个事实:过去几十年的金融化浪潮,已经让传统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地位,它们从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实体经济的服务者,逐渐演变成为经济运行规则的制定者、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服务大众的初心淡化,为己谋利的意愿增长,自我变革的动力下降,自我欣赏的意识增强,而金融科技公司瞅准了这样一个空档,瞄准普罗大众的朴素的金融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场景化的、符合人性的、改善体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迅速赢得了大众的认可,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革命。

但是科技公司毕竟不是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的真正落脚点在金融,而非科技。不论金融服务的呈现方式如何改变,金融的本质没有变,金融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没有变。不论什么样的金融科技,最终都必须和传统金融一样接受标准一致的监管,没有不受监管的金融。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量金融科技公司实际上并未把自己当成金融企业,它们的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技术创新如何吸引客户、如何开拓市场,从事金融活动过于注重考察收益,而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二位。显然,正规的金融机构是不能允许这么做的,风险控制对金融机构来说是立足之本。金融机构不光要比谁成长更快、盈利更多,还要看谁活的更久、活的更健康。一时的扩张和盈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甚至一些标榜金融科技的企业风险控制形同虚设,私设资金池,搞期限错配,靠高利率覆盖高违约率,出了问题就跑路等等。褪下科技的外衣,实际上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玩的还是传统金融的那一套。

这也就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初期,一般势头都比较好,但一旦规模壮大,问题就会显现。原因在于我们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对金融科技创新总体上持鼓励的态度。一开始,没有人把金融科技公司当金融机构,它可以游离于游戏规则,无拘无束地发展。试想一下,在跑步比赛中,传统金融机构被资本充足率、准备金率、流动性比率等监管指标五花大绑,而金融科技公司则轻装上阵,谁能跑过谁?然而,一旦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监管的视野,日子恐怕就没那么好过了。例如,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不要设计类似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如果这些平台没有系统性影响,似乎可以不用这么谨慎,但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体量巨大,存在系统性影响是肯定的,当监管部门开始比照银行监管第三方支付平台时,它们原有的优势还会存在吗?又比如,在“e租宝”等规模巨大的P2P平台出现严重问题之后,监管部门对这个行业发布了极为严苛的监管准则,那么它的发展空间还会有多大?从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监管形势的变化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也要放平心态,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而是要不忘初心,坚持金融服务于经济的原则,让科技跟金融服务更好地结合。金融机构的几大优势在于有庞大的网络(依靠渠道和人员)、丰富的信息(依靠跟客户紧密的联系)、较强的运算处理能力(依靠人员和设备)和较高的信用(依靠资本实力),但这些优势,金融科技公司完全可能具备,而且在某些时候比传统金融机构可能还要更出色。金融市场的大餐中,没有说哪一块肉一定是非传统金融机构莫属。在支付领域,连银行的支付系统硬件软件都需要从金融科技公司购买,为什么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做的更好,蚕食市场的半壁江山呢?在小额信贷领域,网络贷款公司有大数据的搜集能力、建模能力和分析能力,超过了银行,自然可以分享这一部分市场。在证券领域,近年来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供给过剩的趋势,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足够成熟,可以代替他们写一般性的分析报告,那么这种供给过剩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金融机构“吃独食”的局面将改变,一部分人将面临下岗,一些工作将被淘汰,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然而传统金融机构依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辨二者的能力边界。金融科技公司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目前来看,金融科技公司能处理的是小规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务,而对于那些复杂的、无法标准化的业务,暂时还缺乏较好的处理能力,依然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例如我们常说计算机审贷可以代替信贷员,特别是在消费信贷、小企业信贷领域,但是大企业贷款、项目贷款、并购贷款等似乎很难,或许未来有一天可能做到,但是目前还看不出端倪。任何机构都应该明白自身的优势所在,能力所及。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在蓬勃发展的金融市场、层出不穷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qikandaodu/2020/0709/359.html

上一篇:《2018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展现九大观点
下一篇:新年寄语

新金融世界投稿 | 新金融世界编辑部| 新金融世界版面费 | 新金融世界论文发表 | 新金融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